<dfn id="iwdyy"></dfn>
  • <cite id="iwdyy"></cite>
  • <ol id="iwdyy"><i id="iwdyy"></i></ol>
    <label id="iwdyy"></label>
  • <code id="iwdyy"><ol id="iwdyy"></ol></code>

        <code id="iwdyy"></code>

        總市值超9000億 41家企業破局 科創板何以引領醫療行業遠航?

        發布時間:2020-08-21 03:21:39

        文 | 趙泓維

        與快消、金融、餐飲等行業不同,醫療是一個“慢”行業。一個醫療企業從創立到上市,需要經歷產品、政策、技術的考驗,尤其是藥物研發與高端醫療器械制造兩個子領域,從產品設計、臨床試驗,到審批通過、市場推廣,整個過程動輒數年,其中面臨的產品迭代風險、臨床試驗失敗風險、市場風險……每一個風險都足以讓初創企業現金流斷裂,走向消亡。

        因此,要發展醫療行業,鼓勵新興企業與老牌公司競爭,必須讓他們能夠擁有一定的試錯能力,在遭遇風險時能夠重振旗鼓。但以往A股嚴苛的市場準入要求讓許多空有研發成果卻無市場數據的企業只有尋求境外上市。畢竟,創新藥企應對風險能力較弱,一級市場融資渠道狹窄,所以部分企業開始謀求在市場準入相對寬松的港股或美股尋求上市。

        科創板的出現給予了問題解決之道。通過資本的引入,增加流動性,中小藥械企能夠將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進行更為長遠的產品線規劃。同時,在地緣政策日益激化的今日,能夠把好的人才、技術留在國內,本身也極具戰略價值。

        image.png

        如今正值科創板開盤一年有余,板塊的設立已對醫療行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哪些企業因此受益?企業變化的“度”在哪里?未來科創板又將走向何方?這些問題,或許只有深入挖掘數據,我們才能找到答案。

        一、科創板醫療領域市值近萬億,個股最高10倍漲幅、1365倍PE

        截至2020年8月15日,已經有超過150支股票登陸了科創板平臺,且無一破發。聚焦醫療領域的41只相關成分股,其表現同樣可圈可點。相對發行價漲跌幅最小的三生國健今日的市價已是發行時1.38倍,而東方生物則已達到相對發行價854%的漲幅(最高時1060%)。整個板塊平均漲幅高達306.4%。

        根據Choice數據顯示,這41只股票總市值已達9294億元,平均每家企業市值226億,流通部分約占企業的十分之一。到目前為止,部分科創板企業市值已經接近A股平均市值水平。

        進一步看市盈率這一評估股價水平合理的指標。除去百奧泰、君實生物、澤璟制藥、天智航、神州細胞五家未盈利企業,剩下的34家企業中,靜態市盈率最小的祥生醫療靜態市盈率為54.0,最高的微芯生物則達到了驚人的1365.84。從整體狀況來看,近半數企業靜態市盈率處于100-200這一區間,其中位數122.4。相比之下,2020年3月,上證綜指和滬深300的PE平均值在11-12倍這一區間,道指和標普500則達到了16倍。

        不過,對于科創板這樣一個新的試煉之地而言,前期的高漲并未脫離理性。對此,中泰證券分析師何柄諭表示:“過去新股的估值消化期在兩年左右,由于科創板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東所有者權益處于凍結狀態,不會減持,因此各方面數據會相對高一些。”

        因此,盡管到目前為止,科創板各股均在指標上表現優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指標都將回到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個股之間的優劣差異也將更清晰地顯示出來。

        二、藥械企業領銜、江滬地區上市最多

        將上述41家企業按區域與主營業務進行分組,我們同樣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結果。

        若按《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對于主題行業的劃分,新材料方向企業僅昊海生科、華熙生物2家,新一代信息技術方向企業共有6家,剩余的33家都被劃分到了生物產業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方向的6家企業僅山大地緯、澤達易盛兩家企業在醫療方面的布局足夠深,相關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之中占據較高份額,其余的4家企業則為泛行業提供數據安全解決方案,醫療業務存在但處于較為邊緣的位置。

        微信圖片_20200817150300.png

        科創板醫療企業產業分布

        但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在業務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昊海生科、華熙生物同樣存在醫藥制造這一概念,其劃歸為新材料的醫美主題僅是他們的業務之一。因此,動脈網查閱了41家企業具體業務與概念,并對其重新進行了劃分。

        image.png

        按照企業概念對科創板的41家企業進行劃分

        備注:部分企業標簽有重復

        為了鼓勵更多有價值的企業上市,科創板允許企業依照第五套上市標準入市。具體而言,企業即使沒有盈利,只需滿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便可向科創板申請注冊。這一上市標準幾乎可以說是為新藥研發企業量身定做,但即便如此,依靠第五套上市標準上市的企業并不多,僅君實生物、百奧泰等五家企業依照這一標準進入科創板。

        不過,創新藥械依然是科創板開板以來最大的受益者。自2015年創新藥械開始改革開始,國內的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加入ICH、臨床數據全球通行、臨床試驗注冊制改備案制……諸多因素均推動國內創新藥械迅速發展,在海通證券分析師余文心看來,這一趨勢至少還將未來的3-5年內蔓延。

        從數據上看,2020年后上市科創板的醫藥企業明顯增加,五家”A+H”概念股均包含醫藥制造為主題。在這18家企業之中,從事生物藥創新藥、原料藥與生物制品的企業數量最多,新冠的出現迂回推進了醫藥制造企業的發展。

        再看地域,以高新技術著稱的深圳并沒能幫廣東奪得科創板上市醫療企業數量最多的殊榮,反倒是上海和江蘇兩個省市拔得頭籌,各誕生超過9家上市企業。北京緊隨其后,有6家企業上市;后面的廣東5家,山東、天津3家;福建、湖北、湖南、浙江、四川各一家企業上市。

        image.png

        科創板醫療企業地區分布

        從產業分布地圖中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高新醫療技術產業的分布狀況,整個風向向華東地區偏移。長三角地區無疑在這一方面下足了功夫,通過產業園優勢與政策支持,大量的藥械企業在浦東張江、蘇北工業園落地。

        以江蘇的BioBAY為例,該產業園由政府推動成立,嘗試在園區內打通生物上下游產業鏈,成立BioTOP具備融資、獨立第三方分析檢測等智能的機構,又攜手新建元控股集團等企業成立基金,進一步以滿足園區內企業的資金需求。

        微信圖片_20200817151443.png

        科創板醫療企業地域分布

        相比之下,我國西部的醫療科技發展則相對乏力,整個地區僅四川的CRO企業成都先導扛起了大旗。這背后同樣與醫療產業的發展不均衡存在一定關系,

        余文心認為,政策的執行與區域政府的支持是推動區域醫療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影響上市企業分布的因素非常多,產業園區的規劃與建設可算作其中之一。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都孕育了不少醫療相關產業園,產業的集群簡化、擴充了單個企業的資源,加之政策補貼對于創新藥械產業的支持,兩個地區能跑出這么多科創板企業并不奇怪。但由于時間跨度太小,這些數字也不能完全反映我國醫療高新技術區域發展的現狀,北京、深圳、武漢、成都的醫療產業園區及政策同樣非常突出,還需要一定時間消化才能取得結果。”

        雖尚無準確定論,但地域氛圍、產業聚集度、政策支持等因素的確對醫療科技力量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西部地區若想要加速相關技術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政策與資金,相應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相關人才的培養同樣需要加速提上日程。

        三、創新藥械迎來上市良機,新一代信息化仍未準備就緒

        在沒有科創板之前,港交所與納斯達克一直是眾多創新藥械企業的首選,而信息化公司則熱衷于加入新三板。科創板成立的一年內,這一情況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

        先談信息化,至今為止,科創板上市的6家均曾登錄新三板,擁有一定上市經驗,卻無新企業直接進入科創。這意味著近年以來,新一批的信息化企業離上市還存在一定距離。

        何柄諭告訴動脈網:“15、16年時新三板概念正如日當頭,當時傳言,進入新三板數年時間后,企業有機會轉到主板。因此,很多不足以進入滬深的信息化企業都跟隨浪潮進入到了新三板,想要將其當做一個跳板。”

        而對于缺乏新企業這個問題,他認為:醫療信息化是一個高度分散化的市場,除了頭部企業外,大量份額被所在區域的小型信息化公司所把持,這些公司能夠生存,但體量不足及發展前景并不足以滿足科創板的上市要求。

        “雖然行業分散,但主流賽道上的業務,如HIS、PACS、電子病歷、手麻等產品已經比較成熟,缺乏增量,難以有新的公司異軍突起,而新一代做AI、CDSS的企業營收又跟不上,估值存在問題,這是造成現狀的主要原因。”

        不過,仍有一些少量企業具備登上科創板的可能,醫渡云、森億智能、惠每科技、嘉和美康便是其中的種子選手。因此,從這個時間點看,醫療信息化的上市時機還不盡成熟,隨著智慧醫院、醫聯體、評級建設等任務進一步推進,新一代信息化企業或迎來上市高峰。

        再看藥械企業。科創板數據顯示,上市企業的累計募資規模在3億元-30億元區間內,其中10億元以內(含10億元)企業有23家;10億至30億區間企業有8家,僅3家企業募資超過30億元(2家為31億元,1家52億元),新近上市的康熙諾一枝獨秀,首募52億元,成為科創板醫療領域中募資額最高的企業。

        研發周期相對較短、獲得收入相對較為穩定的醫療器械廠商一直是國內投資的大熱點,而這一趨勢同樣反映在了科創板上。從數據可以看到,科創板為眾多中小規模的醫療器械廠商提供了有效的融資機會,從事高值耗材、IVD過去往往選擇在港股上市,而科創板則將大量相關企業留在了A股。

        總的來說,科創板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金回流,許多原計劃在NASDAQ、港股上市的企業調轉船頭,轉而進入科創板尋求融資。此外,正如上文所言,不少已在港股的企業同樣沒有放棄科創板這一資金源泉,實現港股A股雙上市,其中的君實生物更是走過了新三板、港股、A股三個板塊,盡可能融到更多資金。

        四、疫情是否影響了科創?

        要解答這個問題并不難,通過分析企業第一季度的財報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圖片1.jpg

        各科創板醫療企業第一季度營收與研發支出數據對比(數據來源于Choice)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數據完整的36家企業中,僅14家企業的第一季度營收收入下滑,其他22家企業并沒有因為疫情停止發展的步伐,均有不同程度的營收增長,其中的佼佼者營業收入增幅甚至超過了100%。

        與其他領域不同,科技領域的企業在產生巨大財務收入之前,需要持續不斷的研發投入,因此,研發支出的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企業的科技含金量。上述表格中40家企業可做對比的數據,僅5家企業的研發支出項發生了輕微的下降,其他35家企業的研發支出均表現為增長。具體而言,2020年第一季企業平均研發投入2346.5萬,總量相較于2019年增幅13.54%。因此,對于科創板醫療企業而言,疫情的出現沒有行業帶來太多消極影響,相反,一些企業正因此加速了研發與商業化進程。

        凈利潤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同的趨勢,由數據可知,23家企業該指標為上升,15家企業下降,總體形勢優于主板。

        因此,即便是在疫期,市場的變化也并未給醫療領域的科創板企業帶來較大影響。如今無論是主板還是科創板,各股股價均已回升。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創板上市企業整體上強勁的實力。

        五、其他數據

        除了一些嚴謹的財務數據與企業信息,我們還找到了職工薪酬、職工數量等非實時數據,希望能夠側面描繪科創板企業的現狀。

        在32家存在公開數據的科創板醫療企業中,有14家公司董事長薪酬在不足百萬,其中特寶生物開出的薪酬最低,僅12萬元。其余企業沒并沒有給基于董事長過高的現金薪酬,最高的南微醫學向董事長支付了500萬元,而整個調研中的中位數為116.87萬元、平均薪酬152.18萬元。此外,這些企業中員工人均薪酬的中位數為19.82萬元

        此外,我們又抽樣了的64家A股公司,他們的董事長平均薪酬為196萬元,中位數為105萬元,員工人均薪酬的中位數為15.05萬元。

        如此來看,科創板企業不僅給老板開出了較高的薪資,相應的員工也因高福利而受益,或許在疫情之下的一年之中,加入科創板企業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科創板離成熟還有一段時間

        上文的數據雖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創板的現狀,但一年的時間跨度實在算不上長,企業數量有限,企業與企業間的優劣劃分也未凸顯出來。

        此外,在醫療科技領域火熱的人工智能企業、新一代信息化企業并沒有在科創板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整個科創板的醫療企業類型相對較為單一。不過,隨著寒武紀、中芯國際等泛行業芯片制造企業進入科創,或許下游的AI類應用企業也應加緊步伐,把握住這一機會。

        數值偏高是當前科創板的另一個特征,這一形態下,企業的公開數據或許不能準確的反映其真實價值。不過,在接下來的一年中,隨著投資機構持有的股份將逐漸解禁,這個時候,過去的高PE、高市值公司股價或將逐漸走向理性。

        但無論市場如何發展,科創板的出現實實在在地給醫療科技企業帶來的活力,疫情、新基建、創新器械等事件都為這一領域帶來了無窮的機會,要如何走得更好,還需看企業自己。


        a片免费网站
        <dfn id="iwdyy"></dfn>
      1. <cite id="iwdyy"></cite>
      2. <ol id="iwdyy"><i id="iwdyy"></i></ol>
        <label id="iwdyy"></label>
      3. <code id="iwdyy"><ol id="iwdyy"></ol></code>

            <code id="iwdyy"></code>